当前位置:首页 > 游感
  • 我爱爬山
    我爱爬山 周末2014-04-21

    不知从何时开始爱上了爬山,喜欢大山里清新的空气,喜欢大山里淡淡的花草味道,喜欢大山里的那份安静,更喜欢在山顶上仰望那片很少见的蓝蓝的天空。享受那片刻的安宁。
        上个周日跟朋友来到了大黑山,不同的山峰,感受也不同,雄奇壮丽,道路蜿蜒,山意正浓。享受从山脚爬到山顶的过程,尽管很累,尽管不小心也会有荆刺刺到我们的手指。尽管往上爬的时候,会气喘嘘嘘,会大汗淋漓。但是只有这里在你气喘嘘嘘的时候能吸进新鲜的空气,只有这里能把我们在城市吸进肺里的雾霾空气给替换掉。真正的洗一次肺。
        登山的过程会觉得疲惫、劳累,体力严重透支,那是对自我体力和意志的挑战,有时还会有点磕磕碰碰,此时真想打“退堂鼓”,发出“人啊,真是自己折磨自己,不在家里感受空调带来的惬意,却来受苦受累”的感叹,会在心里暗暗发誓下次再也不来受罪了,但在朋友一次次的鼓励下,一步步战胜自我,征服了前进路上的困难后,就会体会到回归自然的喜悦,平添征服困难的勇气,感受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当爬到山顶,征服一座又一座山峰时,一种胜利感就会涌上心头,会感到自豪,因为又一次战胜了自我!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那种边爬山边欣赏美景的感觉;那种一段路途一段美景、一路行走一路风光的感受;那种山上的新鲜空气,山中小鸟的鸣叫,郁郁苍苍的植被,美丽的野花,都是在城市里没有的感受,会觉得一切的疲惫、劳累都是值得的,会感到那种负重、流汗的感觉是你的最爱。在爬山的过程中,心灵会变得特别纯净和自由,会忘记一切烦恼和忧愁,忘记疲劳和艰辛,忘记感叹和誓言,从此爬山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 烽台报警(一)
    烽台报警(一) 老金州2014-04-20

    在大黑山石鼓寺正后方三十米处岭脊上有一方形平台,土石磊筑,台上平坦,四周宽敞,台的北面是卑沙城城墙,站在台上,视野开阔,金州城和郊外村庄尽收眼底。
        这是一座烽火台遗址,此台称“大黑山台”。烽火台古称“烽燧”、“烽台”,是古代军事报警的重要设施和土堡哨所,南朝梁人徐敬悱有诗云:“甘泉警烽候,上谷拒楼兰。”烽与燧是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晚上放烟叫“燧”。《墨子。号令》云:“昼则举火,夜则举燧”。《史记》“索隐”中说得更具体:“烽,束草置之长木端,如挈皋,见敌则烧举之。燧者,积薪,有难则焚之。主昼,燧主夜。”《史记》“集解”中还有类似的记载:“‘作高木橹,橹上作桔槔,桔槔头兜零,以薪置其中,谓之烽。常低之,有寇即火燃举之以相告。”烽火台或砖垒,或石砌,或土筑,造型多为四角正方形,分上下两层,上层为烽火台,下层为底座,高达二三丈,墩台有外廓,四角突出,是一种环形工事,守台人便在此巡逻守卫。因烽火台多建在山头高阜上,便于了望,所以,能够很准确及时地观察到敌人动静。烽火台上的士卒古称“烽子”。 
        有了古人的这样一些记述和描写,我们对烽火台的用途及使用情况已经基本清楚了。由此,似乎可以进行这样一番联想:高高的大黑山顶,烽台高耸,巍峨壮观,在墩台外廓的环形工事内,烽子们在警惕地巡逻守卫。突然,他们在苍茫的夜色中发现了敌人的踪影,于是大呼:“有敌情!”又经仔细观察,确认无疑,遂将桔槔头兜里的柴薪点燃,这高烯的烽火如同一支巨大的火炬照亮了夜空,数十里内清晰可见。远处的另一烽台见之,也随之举火,联结成一条烽火通讯线,传达开一个火急情报,边关守军很快作好了应敌准备。
        我们的这一番联想并非虚妄,在500多年前的明代永乐年间,烽燧报警就使守军成功地击退了一次敌人的入侵,在金州军民御敌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这次战事发生在大黑山东望海埚,时间是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六月。当时的望海埚是一座城堡,由辽东总兵官都督刘江奏请朝廷所建。明代对辽东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视,为了加强警报工作设置了许多墩台派兵监守。金州当时是辽东都指挥司下属的一个“卫”,地处沿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朝廷将金州卫建筑烽台之事视为卫边御敌之大计,当时的金州卫,烽台相连,遍布境内,多达95座,形成了庞大而严密的通讯防卫系统。这95座烽火台分布在金州至旅顺、至复州、至庄河三条线上,有9个监控区,望海埚堡便是金州至庄河线上的一个监控区。望海埚堡监控区有18座烽火台,监控范围南至海,西至大黑山,北至小黑山,东至大沙河。望海埚堡在今亮甲店镇泉村赵王屯东岗上,是个椭圆形石堡,现虽被毁,但遗址尚存。望海埚监控区与金州城监控区相邻,大黑山烽火台虽不在望海埚监控区内,但因金州区整个监控区95个烽火台是一个整体,所以,大黑山烽火台在这次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让我们驰思于1419的金州,这是一段倭乱为患、战争濒仍的岁月。倭寇是日本南北朝诸侯混战时期由沿海地区一些失意的封建主纠集武夫、浪人、走私商人等结成的恶党,自元代末年起这些人便携带武器,到中国沿海进行走私和抢劫活动,因当时中国国力强盛,海防巩固,倭寇的侵扰没有酿成巨患。但到了明朝初年,他们乘中国未定,寇掠愈烈,洪武时,明太祖多次遣使到日本交涉,均不得要领,便下令停止同日本的往来,并实行海禁,专以海防为务,但倭寇的侵扰仍不断发生。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冬十月,倭寇100余人入金州新市屯劫掠;二十七年(1394年)冬十月,又犯金州,烧毁屯营粮饷,焚毁民房,杀虏百姓,金州蒙受了一次次血与火的洗劫。明成祖永乐年间,朝廷一面允许日本玫府和商人到中国贸易,同时又继续加强海防,经常派兵出海巡捕倭寇,80但倭乱仍未被制止。永乐九年(1411年)三月,倭寇犯辽东,入营寨杀边军;十三年(1415年)七日,倭寇又犯旅顺口他们冲进天妃娘娘庙,掠走宝物,杀伤多人,并烧毁了一些战船。由于倭寇凶残无比,上岸即烧杀掠抢,人们既恨又惧,“倭子上岸”的消息,曾使百姓们闻之色变,举家逃避。

  • 登山与人生
    登山与人生 旧影2014-04-18

    谁没登过山呢?从进化论角度看,远古时候的人类就是生活在山上的。凿洞为穴,采实为生;群居狩猎,钻木取火。人类离开了山就无发生存,离开了山就难以繁衍与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化,人类逐渐的离开了大山,构建了城市;在很多地方,登山似乎已经不再是维持生活的“第一需要”了。
        然而,在文明与进步的同时,“山”的内蕴却越来越丰厚,寓意也越来越深远。身为九五之尊的帝王,历来把登山封禅作为祭祀天神地祗的重要仪式;以显张其“奉天承运”,福广恩厚。文人墨客也大多“性本爱丘山”寄意山水之间,抒发不尽情怀。作为“博大精深”厌弃红尘的宗教也多对名山巨谷情有独钟:佛教有“金色世界”五台山、“银色世界”峨眉山、“琉璃世界”普陀山、“莲花世界”九华山等四大名山 ;道教也占有了诸如终南山、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等著名大山。
        黎民“草根”、芸芸众生,既不能“茅檐曝背话金銮”妄想皇家之事,又多眷恋红尘,不能“遁入空门”而历佛道之行;可是,人们与大山的情感却无时无刻不在。踏青,远足;登高,览胜。这已经是久远以来人们普遍形成、并带有共识性的美好风俗。在紧张、喧嚣的社会生活中,登山,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排除忧患与烦恼,让人重新体会到回归自然的惬意与安详。
        山,在自然中;山,也同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事业是座山,理想是座山;成绩是座山,困难也是一座山……“北山非自高,千仞付我足”,这是苏轼豪放自强的名诗。人生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脚踏实地的精神,“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心怀高远,一步一步的去求索,去攀登。山,即使再高;最终还是“山不阻路,路自通山” 。座座高山将会“千仞付我足”,不断地把那些矻矻以求、勇于不懈攀登者的双脚在自己的身上恭敬地托起。
        学者易中天说:“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爬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登山靠的是智慧、信心,不屈不挠的毅力和敢于胜利、不断拼搏的大无畏精神的登山。不一定能够爬到山顶,也得目的不移,意志不辍;不一定非要爬到山顶,但必须要步步踏实,努力进取。

  • 千年古刹石鼓寺
    千年古刹石鼓寺 刘洋2014-04-11

    石鼓寺——位于大黑山中峰南麗居卑沙城中,相传始建于隋唐时期,距近有千年历史,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石鼓寺传统庙会,该寺为大黑山古刹之一。石鼓寺的四周林木葱郁,群山环绕。山路蜿蜒,曲径通幽,掩映于山林之间,神秘而朴素。寺院内千年古银杏树枝叶繁茂,名胜古迹繁多,如扳倒井,养病床等。寺内重修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东侧的铜铸9.9米的南海观音,圆通殿及财神殿等古迹吸引了各路信士和游客的到来。
        石鼓寺不但人文景观荟萃,而且自然风貌十分奇特。其中有相传久远的‘三奇’。其中的一奇是圆石头,这里有绿圆石和山上其它地方的石头形状完全不同,敲打石头会发出如‘嗡嗡’的回响声,就如击鼓鸣响,关于它的来历,传说当年唐太宗驻跸此地,正为守城所用不足而发悉,突然从天上掉下圆溜溜的石头,正好作为守城之用;二奇是不管山外的风有多大,这里总是清风习习;三奇是这一带的山枣树成片,但树上的刺却是顺着枝条而长,据说当年太宗皇帝怕刮坏守城将士的战袍,令山枣树的刺儿长成这样的。这‘三奇’被人们赋予了生动的传说,更体现出与众不同的自然现象,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这就使得石鼓寺更为引人入胜!
        因为所处地势较高,石鼓寺一带常雾气缭绕,亦幻亦梦,宛如人间仙境。而石鼓寺距大黑山第二峰约一百米,从石鼓寺出发,登第二峰看日出,是一件极其有趣的事情,春秋可在早晨六时许,夏日还要早一点,四点一刻左右登峰,就可以看到一轮红日从黄海海面喷薄升起的绚丽景象。当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这里,东可远眺长山列岛,南可俯瞰大连市区.数百里云烟尽收眼底,不禁使人豁然开朗!有道是:

    山半林间览翠妍,缭云迷雾踏山巅。
    簇簇楼台悬日月,盈盈花草烂云烟。

  • 怡然大黑山
    怡然大黑山 严宁2014-04-11

    七月的骄阳已经挂在了大连这座海滨城市的上空。虽然海洋性气候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大连没有火炉般的炎热,但是摇摆不停的芭蕉扇和嗡嗡轰鸣的空调机还是昭示了夏天的威力。
        我想大连人民是幸福的,卓然的城市建设匹配了这里繁荣的经济。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还有一座与生俱来的天然氧吧。这里的自然风景,时刻提醒着来往奔走的人们,生活还是慢一些好,她的名字叫“大黑山”。
        经历一冬的蛰伏,春天里举家踏青已经成为了这里人们迎接春天的方式。秋天凉风阵阵,落叶满地的风景,也已让登高望远成为一种习惯。似乎来说夏季更应该向往大海,那凉凉的海水,嬉水的人群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可是,笔者要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夏天避暑纳凉,不仅仅有蔚蓝的大海,更有你们的城市花园——大黑山。
      在炎炎夏日的一天,笔者来到了大黑山。太阳初升的时候,城市中的人们似乎还在沉睡,但是山中布谷鸟的声鸣和树叶摇动的籁籁声,已是这座山迎接游人的预告。听够了城市的喧嚣,此时山中无人的寂静和偶尔传来的鸟啼,似乎是与这座古老的山林做了一次交谈。是时候静下来,和自己的心灵做一次沟通了。这里的宁静与闹市的嘈杂格格不入,让来到这里的人有一种深深的存在感。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琐碎在此时早已烟消云散,惟有与大自然亲近后留下的怡然自得。
         沿石阶而上,满眼的绿叶和峡谷地貌,真可谓是一步一景。承载了浓重历史文化的棵棵古树,枝叶已经交错在一起。,为游人遮阳蔽日。我想,她们的根也许早就相拥错节,也唯有如此才能在古老的战争中存活下来,生生不息。走在树荫下,清凉的山风徐徐扑面,那独有的凉快感觉,是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的人们体会不到的。现代文明带给人们太多便利,同样地,也让人忘记了,人是从自然中来,远离了自然,久了,就会迷失自己。继续向上,陡峭的石阶让人感叹高山的魅力,同时也不禁想起那些开山修路工人的艰辛。小心翼翼地数阶而上,才让人感到豁然开朗。点将台的美景已无法言喻,一山观两海,不禁慨叹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渺小。
        此时已不觉炎热,充斥内心的,只有登高的快感,可是别忘了,这里不是仙境,只是大黑山的普通夏日。

  • 享受攀登 弓火2014-04-10

    多少次在电视中看到的关于“爬山”的新闻,那时的感觉就是,怎么也不理解那些人为什么无聊到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去做这样一种没有任何收获,毫无任何意义的事。应该不是为了锻炼身体吧。
        现在,不再那样想了,我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过去做的、现在做的和以后将会做的事,可以都认为是在爬山,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爬山的过程。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山峰,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每个人的准备程度,胆量、志向各有不同,所选择的攀登山峰因人而异。希特勒、成吉思汗也许将征服世界做为一座山峰了,但是还没到峰顶,就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更多的人则选择在自己当前能力范围内的山峰做为目标,充分着那愉快的过程和登顶的兴奋。
        在通向顶峰的道路上,有的人喜欢自己凭一己之力默默前行。而更明智的是那些懂的通过群策群力来征服一座座大山的人们,因为只有那样才更能征服更高的山峰,获得更大的成就。遇到志同道合又愿意并肩战斗的人是幸运的事,赋予我们登峰更大的动力。
        能有时间与精力去攀登心中的山峰是幸福和令人羡慕的。目前最重要的是利用一切时间去攀登那些属于自己的顶峰,积累经验为下一个更高的山峰做准备。而我将把征服的经历和过程作为自己的宝贵财富,珍惜攀登的点点滴滴。

写游感

标题 * 请填写标题
内容 * 请填写内容
上传照片 宽:180像素 高:140像素 支持jpg,gif或png格式
网名
验证码 * 请填写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