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朝阳

更新日期 12/16/2013 1:20:56 PM浏览 2566

关闭页面

 凤鸣朝阳

 

    从凤凰沟口入大黑山,沿公路北行,至凤凰沟北端;或自响水观南,翻过一个漫坡至坡顶,便可见一座古刹静卧山南,这便是辽南僧众静修之禅林––––朝阳寺了。
    朝阳寺,因其座落之地山明水秀、景色清幽,故明朝初建寺院时称它为明秀寺,到清朝雍正六年才改称朝阳寺。这座寺院在四围山峦屏障之中,负阴抱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占尽地利,既是高僧参禅悟世之宝地,又是古城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好去处。
    寺院中部有一条溪流,静时似一条玉带,而每当雨后,山水挟着山石渲泻不停,撞在崖壁上,轰然作响,颇有几分霸气,然而,毕竟受到地形的约束,山石也磨平了棱角变得圆滑,深合佛家“三性”。
    平日寺院内风轻林静,常有鸟雀聚集,其中不乏几羽珍禽,和着经声佛号啾啾鸣叫。
    朝阳寺是大黑山的一处名胜,它最美、最有诗意的时候是在冬季。“朝阳霁雪”,曾使多少观光客留连忘返。雪后初晴赏朝阳寺,很有讲究,不可以先入寺院,而且要注意角度,不同位置有不同的效果,最好的地方是西南小山坡上。一眼望去,寺院层次分明而不杂乱无章,古风犹存而不矫揉造作,清幽典雅而不肃然阴森,如果伴以佛号梵音,更能使人领略到其中的韵味。
    朝阳寺依山而筑。整个寺院呈“V”字形,分为三进。第一道山门是极具民族风格的垂花门,门楣上有“朝阳古刹”匾额。平日游人香客出入侧门,遇有贵宾来访或重大法事,才洞开正门。入垂花门,扶栏缓下数十级石阶踏步时,可俯瞰整个内院至沟底。院内路分两条,一条西行通往“洗心亭”,一条北折进入二进院。
    “洗心亭”座落在绿树掩映之中。通体白色钟楼式建筑,寓意做人要心地纯洁。至近,一副“入座清风涤俗虑,凭栏山色豁襟胸”楹联跃入眼中。在此,闭目小憩,放松身心;在感叹人世沧桑之余,将自己融合于自然之中,颇有心得。
    谷底河上有一座石桥,状似法轮,故名“法轮桥”,有“法轮长转”之意。过罢桥,直面一座牌楼,此为二道山门。正面悬有书法大家启功先生题写的“朝阳寺”蓝地金字匾额,另一面则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题写的“万德庄严”四字横额。
    二进院内的主体建筑是东西两栋禅房,为寺内僧众歇息之地。在东禅房之东,有一弦月状水潭,浮莲摇曳生香,锦鲤穿梭嬉戏。其后的崖壁上,两条泥塑黄龙威风凛凛,在崖间翻卷,似在蓄力待机而腾。故其潭名为“龙潭”。“龙潭”之东,伫立一尊高约十四米的杨枝观音塑像,她手持净瓶、杨枝,静观众生,使善男信女深信其具“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拨一切众生苦”之法力。大佛开光是由安徽省政协常委、五台山百岁宫方丈慧庆大师主持,前来拜佛的香客近万人。
    在东西禅房之间,复上台阶,入第三道山门,便为第三进寺院了。中间是正殿––––大雄宝殿,东配殿是天后殿,西配殿为药王殿。大雄宝殿门口侍立着哼哈两位神将,皆体魄精壮,上身裸露,形态可畏。殿内庄严华丽,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大殿正中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神像,三面墙上的壁画记录着他出家、修炼、成佛的整个历程。左侧配祀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右侧配祀骑白象的是普贤菩萨,地下立像左为阿难、右为迦叶。
    药王殿内供奉的是中国古代的五位神医。他们在人间时悬壶济世,为民驱病除痛,深得百姓敬爱。这五位神医按其生存时代序列如下:
    扁鹊,又名秦越人,战国时名医。他发明了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开辟了医治疾病的新里程,宋仁宗时被封为灵应侯。
    张仲景,汉代医学家。他倡导辩证治病原则,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世人沿用不辍。
    华佗,东汉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科,尤擅长外科。他发明了“麻沸散”,将麻醉运用到外科手术中,解除了病人的痛苦;他还发明了“五禽戏”,对锻炼身体,大有裨益。
    孙思邈,又号孙真人,唐代名医。他集多年临床经验著有《千金方》,是中华医学名著。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注重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在研究前人医药成就的基础上,经二十七年,著成《本草纲目》,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天后殿内一片阴柔之美。神台上正中供奉着海神娘娘(天后),左祀眼光娘娘,右祀送子娘娘。这三位娘娘都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神祗,在广大妇女崇拜的神祗中占重要地位。
    海神娘娘,又叫天后,南方人称她为“妈祖”。天后确有其人,原名林默,生于北宋初年,家住福建莆田湄州屿。林默生长在海边,练得一身好水性,常常救助遭遇海难之人;同时,又懂天象,能准确地预报海上灾难天气。她二十八岁时,为救助海难,不幸殒身。附近百姓念其生前功德,都不愿承认她遇难的现实,称她“升仙”了。后来,林默的故事流传渐广,其神迹恩披四表。传说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如遇灾难,只要焚香祷告,船头前方就会出现一盏指路红灯,引船度过灾厄。据说她还护佑过郑和下西洋。自宋朝以后,历代皇帝对她屡有加封,并列入国家祀典。
    送子娘娘,是地地道道由民间创造出来的一位女神,她慈善安祥,曾为诸多苦无子嗣的家庭带来慰藉,也有许多“灵应”的传说。相传,送子娘娘能给诚心救助的女子带来福音,还能减轻产妇的痛苦,让产妇顺利生产。在送子娘娘的神位前,常摆有专供妇女们“窃取”的莲灯,因为“灯”与“丁”谐音,“偷”来娘娘的神灯,家中自能“添丁”。人们虔诚之心可见一斑。
    眼光娘娘,也是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在中国北方供奉较多。相传,她生就一双慧眼,能洞察清除人间疾苦,赐福后代。也有眼光娘娘能医治眼疾,助盲复明的说法。
    在西配殿旁,有一座六角凉亭,内悬一口五百余斤的铁钟。凉亭内的彩画是北方少见的苏式彩绘,似一卷卷水粉画轴。
    朝阳寺东墙外,有一土坪,原有一座草亭,一方石刻,上镌“俗离台”三字。据说登临此地,便有看破红尘、超凡脱俗之感。
    朝阳古刹,既保存明清时期中国佛教传统建筑的风格,又是大黑山宗教文化的主要载体。还是佛教净土宗的弘法场所之一。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在中原一带发展较为迅速,但在辽东半岛,由于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加之战争频繁,所以 传播速度相对滞后。考古资料证明,金州地区较早的佛教庙宇是始建于北魏时期的北屏山梦真窟,而大黑山响起晨钟暮鼓,是辽代以后的事情。经历代行善积德之人和清修善果之释道信徒不懈的努力,造就了大黑山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
    有着二千五百年历史的佛教,因其有着独特的理论系统、严格的戒律和众多传经布道、弘扬佛法的信徒,成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发源地在古印度王国。创始人是悉达多•乔达摩,世人尊称他为“释迦牟尼”。 悉达多的父亲是古印度迦毗罗国的国王,叫净饭王;母亲叫摩耶。一天夜里,摩耶沐浴、更衣、熏香入眠后,梦见一神人骑乘白象,身上熠熠生辉,普照四方,醒来后,便有了身孕第二年(公元前565年)四月初八日,摩托车耶生下一幼儿。这幼儿一落地便直行七步,且步步生莲,清香四溢,口中说道:“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三思皆苦,我当安之。”净饭王等见其异举,遂给幼儿起名“悉达多”,汉语意译为“一切义成、一切事成”。
    悉达多自幼聪慧睿智,饱读经典。长大后,目睹人世间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的悲苦景象,整日忧心忡忡,陷入无限烦恼之中,欲寻一条彻底解脱世间烦忧之路。他在二十九岁那年,二月初八那天,舍家弃子,出家修行。历经千辛万苦,种种劫难,遍访先知,苦行六年超凡之妙依然无踪。在三十五岁那年,悉达多来到尼连禅河畔伽耶村,在一棵毕钵罗树下,以吉祥草铺金刚座,面向东方跏趺而坐,端身正念,凝神静气,克服重重魔障,精思不懈四十九天,在十二月初八破晓时分,他豁然大彻大悟,悟出了世间无常和缘起诸理,得到了宇宙、人生的真谛而成佛。由此因缘,那棵毕钵罗树被称为菩提树,悉达多成为“释迦牟尼”,佛教也由此诞生了。
    “释迦”是王国一个部落的名称,汉语译为“能”的意思,“牟尼”是“仁”的意思,“释迦牟尼”合起来可意译为“释迦族的圣人”。在佛法中被誉为“佛”,意思是“觉悟者”。佛教传入中国后,“释迦牟尼”也曾译为“如来佛”,有“开示真理的觉悟者”之义。
    释迦牟尼创教后,四处传教,讲经弘法四十五年。在他八十岁(公元前486年)时涅槃在一片娑罗林中。他的弟子将他的教法记录整理,成为公里家至宝––––经、律、论,也称“三藏”。
    佛教主张依“三藏”修行,修持戒、宝、慧三学,最终断除世间烦恼而得道成佛。佛教的理论结构是明显的两极思维:宇宙间一端是超脱凡世、却除痛苦,获得永恒生命和无限幸福的佛;另一端是人死后转化为更低级的生命坠入更加痉的深渊。一方面是对残暴、丑恶、放荡不羁的遣责,另一方面是对善良、美德、修养的弘扬。佛祖认为人人皆可成佛,但是,有的人心存妄想,一心追求名利、金钱等佛法有所不容的东西,所以始终不得解脱。只有放弃妄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行才得正果。信仰佛教对芸芸众生来说是一种暂时的心理平衡,也是求得暂时解脱的精神寄托。佛教传入中国后,对社会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最为深刻。“因果轮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等观点已深入人心。
    佛教正规的僧伽共有七众。一众比丘,指出家的成年男子,也就是和尚;二众比丘尼,指出家的成年女子,也就是尼姑;三众式叉摩那,指不知受孕与否就出家的女子;四众沙弥,指出家的少年男子;五众沙弥尼,指出家的少女;六众优婆塞,指寺院的俗家男弟子;七众优婆夷,指寺院的俗家女弟子。七众弟子是佛祖忠实的追随者,是佛教得以延续的桥梁。朝阳寺现有比丘一人,法号觉海,为主持;另有沙弥三人。
    出家修行的众僧,一般都须有许可出家的凭证––––僧籍。修行佛法,要深悟“四谛”即“四个真理(苦、集、灭、道)”,讲求“六根清净”(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境不染着)。佛教的信仰者,除了出家修行以外,也可以在家修行,不过,其基本条件是必须遵守“八关斋戒”,即:(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眠坐高广华丽之床;(七)、不装扮、打扮及观听歌舞;(八)、不食非时食(指正午过后不吃饭)。
    佛教的清规戒律,是修行者的行为规范,也是佛教得以延续二千多年的重要保障。一举一动,皆有规矩。如常见礼佛时的双手“合十”,就是仪规的一种,是源于佛教圣地的一种敬礼方法。首先把左右手的十指合在一起,手指伸直,掌背微躬,举至心口处轻合,其状如塔。其寓意是不固执成性,求得真空之理,一心祀佛。又如以讲经说法为主要内容是“朝晚课”;每逢初一、十五都斋戒礼佛等仪式,都已数代沿用不辍。
    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我国后,先后衍生了天台、华严、唯识、禅宗、净土、密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派。“暮鼓晨钟惊醒红尘名利客,佛号经声唤回苦海梦中人”。也做为大黑山佛教文化载体的朝阳寺,终日香火不断。
    自清朝雍正年间以后,每逢佛祖万寿日(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庙会。届时,祥云缭绕,紫气东来;游人、香客如织。
    信佛之人以慈善为怀,做为一个普通人,行善积德也是一件快事。朝阳寺龙潭旁有一通乾隆五十九年的古碑,其碑阴刻有这样一句话“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因,今生作者是。”十年动乱中,朝阳寺被拆除,而这通古碑却无人敢毁。
    朝阳寺自修复至今,在古城一直流传这样一件事:修复朝阳寺时,其奠基的日期已于九十九天前确定。奠基那天,清晨大雨瓢泼,待仪式开始前暴雨骤停,在朝阳寺上空出现一洞穹天,一缕佛光正巧直射寺院旧址上,同时出现一道彩虹,见此异景,参加奠基的人们皆称惊奇。
    修复完善大黑山古建筑群,利用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为久居喧闹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旅游场所,为古城金州的雄风重振创造良好的环境,是这方有着悠久历史的热土上的人们所共同期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