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卑沙城——又称卑奢城、华奢城、沙卑城。《辽东志•大黑山》记载:“金州城东十五里,山顶有古城,在凤凰山之左方,约二里,内有二井,四面悬绝,惟南一门可上,不知何代垒砌。”

卑沙城城壁筑于大黑山的中、南两峰之间的山脊之上,蜿蜒曲折,依势构筑,绵延约五公里。城垣(yuán)转山梁、绕山谷,围成圆弧形山城,巍然屹立,蔚为壮观。城内是两条弯曲的峡谷,四周悬崖峭壁,安营扎寨于城中,进可攻,退可守。卑沙城的城墙为就地取材的巨大石英变质岩堆砌而成,墙高三至五米,宽二米,墙上每隔一米左右,有一个方形穴坑,是用来放置栅栏立柱的。现存的遗迹并非初建时完整的原貌,大多是原城墙的基础部分。尽管山城已部分倾颓,但仍可见当年壁垒森严、气势磅礴的风采。

卑沙城

卑沙城为高句(gōu)丽占据时期所筑。高句(gōu)丽是古代扶余族的分支,公元前37年,由吉林南下,迁移到鸭绿江附近建立高句(gōu)丽国,占据了辽东大半河山。在历史上,高句(gōu)丽多次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臣服于中原王朝,但也曾与中原及邻近诸国激战数个朝代,尤其对人烟密集、财物富庶的辽东地区更是垂涎(xián)三尺,辽东一度成为高句(gōu)丽赖以生存的重要基地。高句(gōu)丽民族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好筑山城,桓(huán)仁五女儿山山城就是高句(gōu)丽建国的第一个都城。在现存的高句(gōu)丽山城中,卑沙城是文献记载最多的山城之一。隋、唐两代都曾派水军从山东登莱渡海,在城下、城内展开大战,《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均有记载,而记载较为详细的则是《资治通鉴》,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秋七月,来护儿①至毕奢城,高丽举兵迎战,护儿大破之。”又载:唐贞观十九(公元645年)四月癸亥(ɡuǐ hài),“张亮②率舟师自东莱渡海,袭卑沙城。其城四面悬绝,惟西门可上。程名振③引兵夜至,副总管王大度先登。五月已巳拔之,获男女千口。”由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卑沙城在当时是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中原王朝与高句丽争夺的焦点之一。

卑沙城

隋唐王朝收复辽东及东北等地的战争,是中央政权与地方割据政权之间的统一与反统一的战争,也是国内的民族战争。卑沙城作为高句(gōu)丽千里防线的一座大型城堡,其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如今它更成为研究高句(gōu)丽屯驻辽东和隋唐王朝与高句(gōu)丽战争的重要遗迹。穿越时空,仿佛能够听到刀枪的撞击和炮火的轰鸣,在这里,既可“摅(shū)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又能欣赏到天造地设的山水美景。卑沙城,将与人类所创造的所有文明一道永存。

卑沙城能看到古城墙的遗址,仔细观察可发现,砌成墙石头上有很多海蛎子的化石。传说,唐王打下卑沙城后召集兵将修补城墙,这时南海鲶鱼精听说后,变成一个黑老汉,来找唐王,跟唐王说:“我能用一夜的时间,在天亮鸡鸣之时,将所有的城墙修补好,如果我将城墙修补好,请唐王封我为王。”唐王应诺,夜半之时,突听帐外雷声滚滚风雨交加,魏征④悄悄往外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条黑色大鲶鱼,领着南海(黄海)虾兵蟹将,正在砌着大石块在修补城墙,眼看就要修好了,魏征赶紧禀告唐王,唐王也怕鲶鱼精被封为王后残害百姓,正在束手无策之时,魏征急中生智,命尉迟敬德⑤率领手下士兵学鸡叫,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也惊醒了山下的公鸡一起鸣叫,鲶鱼精一看,天意如此,便灰溜溜的走了。因为此段城墙是鲶鱼精从海中搬石所修,至今,石头上还有斑斑蛎壳的痕迹。

卑沙城

名词解释:

①来护儿(?-617年),字崇善,江都(今江苏江都 县)人,隋朝大将。

②张亮,郑州荥(xíng)阳人,唐朝刑部尚书,平壤 道行军大总管。

③程名振(?-662年),洺州平恩(今河北省邱县大 侯仲)人,唐朝名将。

④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今河北 邢台市巨鹿县)人,唐朝政治家。

⑤尉迟敬德(585年-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阳( 今山西朔城区)人,唐朝名将。

Copyright © DAHEISHAN Web Of Tour 2007-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1001441号 design by aidimedia